艺心筑梦丨学院在校园心理剧大赛勇夺魁首!
4月25日,河北工业大学“凝心‘剧’力·逐梦成长”校园心理剧大赛圆满收官。学院《筑心》和《看见》两个作品团队表现出色,分别荣获最佳剧目奖和三等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
本次校园心理剧大赛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表演创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学院代表队在舞台上生动诠释了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凭借层次分明的情节设计、细腻入微的表演呈现、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力,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获奖时刻:荣耀绽放
最佳剧目奖:《筑心》
建筑241班带来的心理剧《筑心》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内耗与自我矛盾的普遍现象。林小满是一个平凡朴实的女孩,她的形象是建筑系学子的缩影,人物身上的特点来取自真实的大一新生观察。作品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影响建筑系新生心理状态的多元因素,在改善心理问题的同时探究建筑艺术,展示专业特色,实现心理疏导与专业认知的双重提升。最终,《筑心》以全场最高分斩获最佳剧目奖。

三等奖:《看见》
设计244班倾情创作的原创心理剧《看见》,以主角小满的视角展开,围绕校园生活、网络暴力、群体偏见等现实议题,探讨现代人的“选择性认知困境”。剧本灵感源于真实社会事件,旨在通过艺术镜像揭示群体无意识性霸凌行为,引导观众在自我对话中挣脱他人凝视的枷锁,最终实现主体觉醒与自我他人和解。该剧凭借深刻的主题表达荣获本次大赛三等奖。

“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老师”

学院还荣获“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从筹备阶段的精细策划到赛程节点的精准把控,从统筹资源为参赛团队提供保障支持到培育沉浸式创作生态,学院始终全力以赴。这份荣誉,是对学院组织效能的充分肯定,更将转化为继续创新性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引擎。
排练历程:汗水铸就辉煌




在排练过程中,两个团队的成员们始终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从剧本的构思到细节的打磨,他们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力求呈现最完美的作品。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密切合作,用专业匠心与艺术热忱诠释着对舞台艺术的赤诚追求。
幕后,许楠楠老师和梁晓倩老师化身“心灵引路人”,带领学生深度研讨剧本架构,逐句推敲台词逻辑与情感层次。在排练过程中,老师们精心调整舞台调度与情绪表达,耐心雕琢同学们的表演细节;面对叙事困境,师生共同头脑风暴,一次次推敲,共同打磨出优秀的作品。
获奖感言:心声分享
《筑心》 获奖感言
林小满的故事其实不仅是每个建筑学生的映照,更是我们每一个奋斗着的同学的真实写照。混凝土是这部作品最温柔的隐喻。父辈用砂石水泥浇筑的庇护所,总忘了给代际沟通留出伸缩缝。就像剧中父亲的咳嗽凝固成通风管道,母亲的唠叨沉淀为地基,我们终将在裂缝中读懂中式亲情的粗粝与滚烫。那些写着"失败"的纸船没有沉没,而是载着十八次坍塌的废墟,驶向了重建的港口——这正是创伤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不是完美无瑕的模型,而是允许裂缝存在的勇气。我们将心理疗愈编织进建筑美学,用颤抖的模型刀剖开了千万个林小满的成长纹路。
当我们看到"WASTED"蜕变成"WAVE"——允许波动,看到美工刀在认知防御工事上凿出的第一束光,就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系女生的涅槃,更是一代人在时代图纸上重新校准坐标的宣言。那些被丈量过的崩溃终将垒成地标,而我们都是自己命运蓝图上最野蛮生长的承重梁。感谢所有让裂缝照进光的人。
——建筑241班乔子菡
《看见》获奖感言
创作《看见》的契机,源于“粉发女孩”事件,也希望借此反映当下的选择性认知困境。创作过程困难重重,怎样把成绩压力、外貌偏见等元素融合得自然流畅,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从角色塑造到剧情编排,团队成员们不断讨论、反复修改,只为真实展现这些现象带来的影响。
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也让我们深知创作的意义。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用作品聚焦那些被忽视的问题,传递更多善意,让大家都能被看见、被理解。
——设计244班董卿卓
结语
校园心理剧的帷幕悄然落下,而心灵探索的航程正破浪启程。这场青春与心灵的深度对话,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学子们隐秘的心理角落。当演员褪去角色外衣,剧中迸发的精神力量已在观演双方心中生根。学院构建的心理剧镜像场域,通过观演互文的独特机制,引导青年在移情体验中完成自我认知的蝶变。这种独特的心灵滋养,将化作校园里的和风细雨,润泽每一颗年轻的心,助力构建充满理解与关爱的校园心理新生态,让青春在共情滋养中绽放出更温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