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学海,筑梦青春(一)丨请解锁国奖获得者丁学贵的大学奋进秘籍

在大学校园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学长学姐。他们怀揣梦想踏入校园,在学术的海洋里奋力遨游,在社团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在大学的旅程中积累下宝贵的经验与智慧。而如今的我们有幸和学长学姐交流,聆听他们的经验,那么,关于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课程知识,如何正确的应对正在进行的期末考试,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更好的发展,就请优秀的学长学姐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建筑学202班的丁学贵学姐她学术与实践样样精通,学习与学生工作完美兼顾,不断地探索与丰富自己,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丁学姐的精彩世界,聆听她的经验和感悟,汲取力量,续写属于我们的辉煌。

个人简介


建筑学202 丁学贵



·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十佳大学生”

·科创与实践服务中心主席,组织承办包括“互联网+”在内的10余项学科竞赛

·在预推免中获得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录取意向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建筑节能》期刊发表论文,授权外观专利2项

·带领队伍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17项

·“志愿汇”服务时长680余小时,4次获评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获得了“WUPENCITY”城市设计大学生作业国际竞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二等奖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级特等奖等


Q1:临近考试了每天应该如何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

培养习惯,提高效率

早起早睡可以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可能刚开始比较困难,但坚持下来,每天完成一点任务,到期末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另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工作、学习的效率,充分利用时间,事半功倍。

提前规划,有条不紊

我们大部分专业往往是期末考试和交图时间比较接近,在临近期末时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因此,我会将这段时间的任务提前规划,放到期末月之前就着手做。

在设计课程的图纸方面,建议大家留存好前期的分析材料和过程图纸,并及时整理,提前一到两周就可以把前期调研部分和分析部分的一些图纸制作成较为精美的图面,这样在最终交图时,方便随时调用查阅和深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此外,熟练使用软件和找对适合自己的图纸表达方式也很重要,我自己在建模方面比较欠缺,更擅长图纸美化,因此我在短时间内进行图纸表达时,只进行简单的建模和渲染,在PS中进行材质、配景等的表达,相对更加快速,也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

在复习考试科目时,我会提前一到两个月进行准备,把需要理解的知识提前进行复习,如数学、建筑图学、建筑力学等课程;对于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如建筑史、建筑构造等课程,我会先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整本书的逻辑框架并标注重点内容,而后根据课程内容的多少,到临近考试前1-2周的时候再进行详细背诵。

有的放矢,纲举目张

如果时间实在比较紧张,就要有的放矢,主抓重点知识。要以课本为主,将课本知识作为主干,将平时作业的习题积累以及网络教学视频等作为补充参考。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成知识框架,对整体内容有大致的认知,然后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复习,最后是非重点知识的学习补充。

对于如何把握复习重点,一是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程笔记,标注老师着重讲解和反复强调的内容;二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讲解,以网络资料中的课程重点作为参考。

Q2:经过这几年对建筑学这个专业的学习,对建筑学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或看法?有什么想要告诉我们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新生的吗?


建筑学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魅力的专业。要有耐心、有恒心,保持热情,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而对于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新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不断尝试,找到兴趣: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科竞赛、实践服务、企业实习、社团活动等,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以便于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 接受失败,保持自信:在设计过程中,“失败”是常态,不要因此而气馁。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成长。

3 合理规划,健康作息:建筑学的学习任务繁重,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有更高效的学习和创作状态。

4 动手实践,团队合作: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设计感觉。在设计过程中,交流想法、相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和表达也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技能。


Q3:如果考虑保研/考研的话,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好?平常需要多注意准备什么?

      保研的话可以从大二或者大三着手准备,考研则是大三或者大四。对于保研来说,首先要研读文件,明确保研资格的成绩计算方法,再根据每一项成绩的认定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将大目标拆解成为小目标,当完成一个小目标时,会获得成就感,并适当地奖励自己、放松休息,来保持学习的热情。

Q4:参加哪类的比赛会对一些未来的规划比较有帮助呢?

我简单地将比赛分为三类:

1 与专业相关的设计类竞赛,如“大工赛”“大广赛”“华灿奖”等。我们可以根据比赛要求,以课程设计作业为基础,进行深化和投递。在整个大学的期间可以一直参加此类竞赛,以赛促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 综合性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节能减排”等。这类比赛对我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低年级时跟随老师学长学姐进行学习,主要是了解竞赛规则和侧重点。在高年级时,可以作为主力队员来参与此类竞赛。

3 调研和志愿类竞赛,如“冀青调研”“志愿服务大赛”等。此类竞赛以志愿和社会实践为依托,可以在实践选题时关注时事热点、大赛主题,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开展专业特色的活动,增强竞争力。


Q5:学姐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接触到的各类竞赛的呢?


竞赛项目的来源有很多,例如科研项目、课程作业、创意想法等;组队的形式也有很多,团队可以是自己同专业的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学院的朋友。

我接触到竞赛的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

1 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参加学生组织,多向学长学姐请教

3 在学生活动中认识到其他专业的同学,加入跨学科组队的队伍中

4 根据《创业基础》《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必修、选修课程的作业进行成果深化


Q6:参加学生工作给您带来了怎样的经验呢?

我的大学生活一直与学生工作相伴,我在学生活动中遇到了许多优秀且温暖的人,师长和朋友们成为引导和陪伴我的温暖力量;在集体工作中的获得感和凝聚力鞭策我不断向前。

学生工作带给我的成长是多方面的:

1 实用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我的时间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些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个人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工作中经常与人沟通、汇报演讲,我更加自信开朗、善于表达,这些潜移默化的进步使得我在课程汇报、面试中受益良多。

3 自我认知的完善: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同时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逐渐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对学业、职业的选择和规划更为清晰。

Q7:如何确定未来发展的规划呢?

在尝试中明确个人目标。我从大一开始一直参加科研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工作等,并在此过程中能够在专业知识、交流表达、时间管理等多方面提升自我能力,发现个人优势,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Q8:有什么其他想要分享给我们的学习经验或者对我们大一新生的寄语吗?

1 在学习中寻找成长乐趣。建筑学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如理论知识、图纸绘制、模型制作等,我会将几部分内容穿插进行,避免长时间做同一类型任务感到枯燥。在竞赛、实践中,我更加注重与团队沟通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过程中收获,在结果上放松,保持积极进步的心态。

2 在学生工作中结识师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通常能够在其他人的身上学习到许多不同的优点,有意识地进行请教和学习,例如学习方法、心态调整、竞赛思路等,多与师长、朋友交流往往受益良多。





学姐寄语

希望学弟学妹们保持对学习的探索和对生活的热爱,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积跬步以至千里。


愿广大学子都能以学姐为榜样

心怀热爱,不断奋进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

以及未来的人生中

都能笔下生风,书写满意答卷

加油,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