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审核评估,促课程建设:跨界共融·协同育人丨2024设计类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经验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进一步总结、交流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经验,探讨一流课程建设内涵,由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城乡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跨界共融·协同育人——2024 设计类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经验研讨会”于11月2日在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南院)召开。
来自东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专家,共同研讨如何在“跨学科”背景下,“建设面向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李有芳主持。
会议伊始,张小俊教授向出席嘉宾表达了热烈欢迎。他表示,研讨会将围绕设计类基础教学的基本议题和发展的多元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尽情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共同为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希望学院师生能够借此机会与参会的专家进行广泛交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小俊致辞
会议分为两个议程,分别是各校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经验的分享和设计教育未来发展的沙龙研讨。
会议进入第一个议程,在分享环节,税琳琳教授指出,对社会产生真实价值的创新需要将设计思维的底层创新逻辑、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与不同的落地场景三者结合。她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同学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还要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及时获得学生反馈。最后,她强调,设计应该做到为人服务、以人为本,教师要通过设计思维的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认知与创意自信。
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税琳琳教授
郭晓晔教授指出,培养设计思维并非简单的观察与模仿,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持续贯彻落实科学教育方法,做到有效教学、进行可持续的课程建设。要打通各个专业之间的壁垒,进行通识性的设计基础教育。最后他强调,学生要加强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AI大背景下,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郭晓晔教授
张玫英教授指出,设计学课程要在教学框架内实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启发、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强调要做到知识贯通,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实行集成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观判断与创新的能力。通过立体化合作平台,最终建立起“学做融创,通合一体”的建筑类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张玫英教授
王征教授介绍了采用“工作室制”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提到要打破实践体系壁垒,凝练交叉特色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美育教学实践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造基础美育、精准美育、特色美育“三位一体”的新工科美育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专项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场地规划建设等方面探索出有工科特色的美育教育模式。最后,他强调要做到课程数字化管理,线上与线下课程互补互促。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王征教授
舒平教授指出,设计教育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当今社会呈现“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们应该努力成长为具备“系统”、“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强调设计要以人为导向,设计的目的在于创造性的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设计教育要注重系统性与综合性,拓宽专业视野,整合创新实践。以设计思维、设计意识培养为目标,让知识与资源流动起来,为设计人才打造前端通识平台。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舒平教授
研讨会最后,嘉宾们围绕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探讨新时期的设计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共同为设计教育的未来献计献策。
学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设计类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