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多项竞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我院建筑学专业学生在“2021WUPENiCity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与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竞赛”、“2021年第十五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斩获佳绩。
2021WUPENiCity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与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竞赛金奖正式发布。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吕世泽的作品《芯 · 镜 · 界 -- 一只口罩改变的城市生存法则》(指导教师:刘磊、兰璐璐)荣获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金奖。
WUPENiCity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与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由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orld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Networ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网站(UNESCO-iCity Website)、Guihua杂志联合举办,面向全球高校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在读学生,旨在促进规划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开放交流,鼓励跨国、跨专业、跨年级学生组队参赛,增强学生将规划设计知识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多方面要素结合的专业能力。
2021年WUPENiCity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与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前身为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学生作业评优,是城乡规划专业级别最高、最权威的竞赛之一。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组织本科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学生参加该国际竞赛,参赛作品依托“城市设计”、城市专题调研”课程形成,同学们经历了从选题、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到最终成果编制的训练过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吕世泽
学校:河北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 刘磊、兰璐璐
所属竞赛: 2021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
作品简介
当城市拥挤的“密度文化” 被刻意疏离,谈疫色变,居家办公的“口罩社会”所挑战; 当城市破碎的“人工环境” 被可持续的,普遍可访问的“绿色基建”所冲击; 城市便不再是篱笆围地式的孤岛存在。 时间空间化的城市;空间时间化的媒体;空间虚拟化的文学,空间数字化的智慧科技共同构成了映照未来城市生活的一面面镜子。这些镜子在模糊了人造和自然结构的界限的同时,将重新定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重新定义自然与人工,线上与线下,重构混合城市的新的存在秩序。 运河是镜子,城市是镜子,技术是镜子,历史是镜子,口罩更是一面镜子。 从巴塞罗那的“超级街区”(superblock)到荷兰的“生活街道”(woonerf),从BIG的“编织城市”(Toyota Woven City),到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家园”(JiaYuan of Future)。如《成形》所言,“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能力赋予形式,超越我们被要求做的事情,给世界一份礼物,让世界更加符合我们的愿望。” 借助科技对空间的研究成果,推动设计界反思和探索空间设计自身如何变革,探索空间的生产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紧密关系,推动设计在观察过去的基础上塑造未来。
2021年第十五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评审结果公布,该届竞赛由中国高校数字建造联盟(筹)主办,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承办,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大力支持,北京谷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协办。
今年本科组,全国共有近300所院校的1362支学生代表队报名参赛,参赛师生达5800+,收到有效作品660余件。本次大赛以“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为题,旨在探讨未来类似疫情可能会常态化的情景下,结合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公共空间与私属空间的逻辑体系,如何营造在隔离时能够维系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可变性、复合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系统。
经过初选与终评两个阶段,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吕世泽的作品《躺平市丘——后疫情时代的城市精神疗愈场所》获得优秀奖;张正阳、周雨彤的作品《“穴”居——基于数字快速建造与柔性边界的校园场所激活设计》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王朝红、赵小刚);门腾、张爱娟的作品《俯仰之间——后疫情时代城市新民俗市集设计》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胡子楠);王嘉乐、杨思怡的作品《城市既有住区功能提升设计》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胡子楠);李嘉凝、郭士凡的作品《行于石 始于园——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公共交通空间设计》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胡子楠);。同时,河北工业大学还获得学校组织三等奖。
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获奖结果公布,我校学生作品《完美的阿什戈洛夫:分叉语境下的设计学院》(指导教师:兰璐璐),原理课论文《以无用之用造无园之园——后疫情时代城市居住寓所的造园实验》(指导教师:刘磊)分别荣获文化建筑与空间、设计研究(论文)类银奖,作品《Garden Within Graden》(指导教师:刘磊)荣获居住建筑与空间类铜奖;18级赵方舟、王子龙同学作品《藏在公园中的口袋市场——后疫情时代下的公共市场设计》(指导教师:胡子楠);17级吕世泽、周世澜同学作品《芯·镜·界》(指导教师:兰璐璐)荣获优秀奖。
亚洲设计学年奖(2003年-2021年)致力于打造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入交流、更具影响力的专业权威性设计交流盛会。从2003年走到今天,经过19年的积累,在建筑、景观、室内、展示、光环境、城市设计的框架和基础上,将国际、国内的设计界、设计高校、协会组织等充分对接,为推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交流和发展不遗余力。
2015年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全面升级,亚洲设计学年奖与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一起推动其设计与教育的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
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As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lliance),简称AAUA。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在新常态下作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内甲方、设计机构、高校、材料技术提供商、工程服务机构、媒体、政府及学会的国际联盟组织。联盟提倡构建一个更开放、有远见、更有责任的平等、相互尊重的行业合作组织,关注、支持并推动全球视野下的亚洲城市与建筑行业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服务、新应用、新业态的产生及发展。
作者: 吕世泽
指导老师: 兰璐璐
所属竞赛: 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
设计说明:当以中国传统四合院为代表的长辈和儿童的社会秩序被以科技和工业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冲击瓦解时,中国高层摩天大楼的快速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同质化和差异化的独特性。但高校设计任务普遍要求,在土地和投资紧张的情况下,尽量发挥设计方案的象征意义,努力为投资者服务。这种设计生态导致了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的统一结果。然而面对未来,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社会条件对建筑的可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尔赫斯在他的名著《有岔路口的花园》中构建了一个小说般的迷宫。这样的迷宫,其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小说列出了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结果一样,读者是有选择性的。以此为出发点,让人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设计不是结果,而是具有时效性和选择性的过程和体验。在这里设计希望淡化建筑系学生对设计结果的执念,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在这里,设计也希望通过这种建筑,启发建筑学生不要沉迷于完美结果的现实,而是享受设计的过程。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因为音乐也是可以变化的。